“白癜風”和“白色糠疹”是皮膚科臨床常見病,雖然二者是完全不同的兩種疾病,但也有其共同的地方,就是都會在皮膚上發生白斑,有時難免讓人傻傻分不清。在門診上經常碰到患病兒童的家長,看到小兒皮膚上有白斑就會聯想到白癜風,非常緊張焦慮。為了使患者朋友對這兩種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在此簡單科普一下二者的區別,希望大家正確認識,消除不必要的顧慮。
“白癜風”是一種原發性的、表現為局限或泛發的色素脫失性皮膚病,雖然對人的健康沒有什么損害,但是卻影響人的容貌,給患者造成心理上的負擔,嚴重者甚至影響工作和生活,該病是由于皮膚和毛囊的黑素細胞內酪氨酸酶系統的功能障礙而引起。本病發病年齡不限,15~30歲為發病高峰,但近年來兒童發病有所增多,皮損表現為局部色素脫失斑,呈乳白色,大小不一,形態各異,有圓形橢圓形不規則形等,數目從單個到多發性,白斑境界清楚,有的邊緣部位色素加深,全身任何部位均可發生,白斑部位毛發也可變白。部分病人有明顯的季節性,春末夏初加重,冬季靜止或減輕,有些病人受精神因素和局部損傷因素影響。皮損一般無自覺癥狀,極少數病人可有局部瘙癢。同形反應是白癜風的一個常見現象,即在受到機械刺激或皮膚破損后,原先正常的皮膚處出現白班,一般發生在進展期。
防治要點:注意保護皮膚,避免外傷及日光暴曬;避免精神創傷及過度緊張,保持樂觀情緒;飲食合理化,多吃一些黑芝麻、核桃等利于黑色素生長的食物,適當控制含維生素C多的食物;患病后要盡早就醫,并堅持長期規范治療,謹記:治療的越早,范圍越小,療效越好。
“白色糠疹”,又稱為“單純糠疹”,民間叫做“蟲斑”,病因與營養不良、維生素缺乏、寄生蟲感染和紫外線照射以及胃腸道功能障礙有關。多見于兒童和青少年,無明顯季節性,部分患者冬春季加重,也有夏季明顯者。皮疹多發于面部,偶爾也見于頸部、軀干及四肢,表現為圓形或橢圓形錢幣大小的淡白色斑,邊緣較清晰,表面干燥,可見少許細小灰白色的糠狀鱗屑,一般無自覺癥狀,偶爾有輕度瘙癢,病程長短不一,大部分均可自然消退。
預防及治療:注意保持面部清潔,使用中性或弱酸性香皂,外用潤膚乳,飲食注意營養均衡、合理搭配,糾正偏食的不良習慣,可以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面部皮膚避免長時間風吹日曬,以免使皮膚過于干燥,可以外用維生素E霜,尿素乳膏,盡量不用含激素的軟膏。
二者的區別,簡述如上,希望能幫助到大家。